您现在的位置:天利高考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中语文必学1|5的要点

来源:www.hhhxzj.com 2025-08-14

最新资讯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能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子:古时候对男子尊称。

  3.寡人:寡德之人,古时候国君对我们的谦称。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他们的敬称。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似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他们的姿态。

  9.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10.窃:常用作表示个人建议的谦称。

  11.竖子:骂人的话,等于小子。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讲解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时候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年代。

  3.《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总是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箜篌:古时候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5.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6.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7.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8.初7、指阴历七夕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9、古人以阴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19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9.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比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合适,叫六合。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结婚典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1.黄昏:十二小时之一,是戌时(等于目前的1921时)。人定:是亥时(等于目前的2123时),文中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2.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13.子:对他们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念书人的服饰,这里代有学识的人。

  14.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15.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一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备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示了东汉末年动荡的年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6.暮春:春天的末一个月。

  17.禊,一种祭礼。古时以3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将来用3月初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时候的一种风俗,3月初三日大家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18.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19.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0.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21.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存活期非常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22.赋始于战国,风靡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征:1、句式上以4、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需要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使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去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历程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2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伙。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将来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国内封建年代的中央最高学府)念书的人。清代乾隆将来,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获得监生资格。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觉得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倡导。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闻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6.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由于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8.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事实上有职无权。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闻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规范,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学会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年代不同而不同:⑴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⑵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⑶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当时情人节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夕日的海誓山盟。情人节,阴历的七夕日夜,民间传闻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己家里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18.四纪,古时候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河内凶,河内遇见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获不好,荒年。

  20.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区域为河东。

  21.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2.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小心,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23.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4.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25.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6.连衡,秦国使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方案。也作连横。

  27.战国四公子: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28.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29.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0.俯首系颈,意思是想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31.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32.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3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34.巫医,古时候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测算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35.百工,各种工匠。

  36.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时候的说法。传,古时候讲解经书的著作。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本的代称。

  2.宫调:国内古时候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跖:传闻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此泛指坏人、好人。

  4.吴钩:古时候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5.社日:是古时候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将来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6.三公九卿: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医生、八十一元士。)。殷亦三公九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有些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医生(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他们请罪的一种方法。

  9.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好似王后。

  10.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有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别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1.皇天后土:皇天,古时候指天,天帝。后土,古时候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区域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区域(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区域)。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规范。

  陵邑规范: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权势,削弱诸侯王的权势;是西汉丧葬规范中的一项要紧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要紧手段,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时候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14.五经、六艺: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时候儒家需要学生学会的六种基本才能,包含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另一种说法将六艺释为六经。

  15.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6.公车特点: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1、人的称谓

  大致有三种:⑴自称名字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⑵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⑶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古时候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依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大家称其为杨诚斋;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如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⑴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意思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他们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他们的仆人,用它含有为他们效劳之意。

  ⑵古时候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⑶古时候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⑷念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假如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才能或才能平庸。

  ⑸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其他人称我们的辈份高或年龄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以谦称我们的家或我们的卑幼亲属,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

  ⑹其他自谦词有:由于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肯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非常平时、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我们的国君为寡君。

  也叫尊称。⑴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觉得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时候帝王觉得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打造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时候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⑵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⑶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⑷对有肯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肯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⑸对于他们或他们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他们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阃(kǔn) (他们老婆)、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他们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他们爸爸妈妈)、尊公、尊君、尊府(皆称他们爸爸)、尊堂(他们妈妈)、尊亲(他们亲戚)、尊驾(称他们)。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他们)、贤郎(称他们的儿子)、贤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我们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⑹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唐将来,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⑺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过世的爸爸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过世的妈妈为先慈或先妣,称已过世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妈妈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⑻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⑼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⑽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容易见到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叫人一看就了解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优孟,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一样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见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非常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热点专题

  • 南京大学2025年在京招生专业介绍选考科目需要
  • 黑龙江: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2025年河南高考考试分

[]新惯用语精编及解析41